为进一步夯实教学基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2025 年 10 月 24 日,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潘献柱主持,全体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梳理、教学方法创新、重难点突破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后续高质量开展课程教学筑牢基础。
潘献柱以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章节为核心,分享了个人教学方案。该方案严格遵循教材编排逻辑,构建了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常见类型-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联系” 的完整教学主线,并针对章节内各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思路提出具体见解。其中,针对 “血栓形成” 这一教学难点,潘献柱明确提出,需结合血小板聚集实验动画开展教学,通过直观呈现血栓形成过程,既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抽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精准突破。
在教学方案分享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围绕教学手段创新展开集中讨论,并形成统一共识。教师们一致认为,后续教学中需进一步融入多元教学资源,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相关 3D 动画等,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将抽象的病理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可视化内容,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吴义春院长在活动总结环节强调“集体备课是凝聚教师智慧、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指出本次集体备课不仅实现了教学思路的统一、教学重难点的破解,更推动了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专业成长。同时,吴义春对教研室未来工作提出要求,明确教研室需将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开展,持续聚焦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成功举办,为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章节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实施方向,也充分展现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素养。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将持续提升,为学生筑牢医学学习基础、护航专业成长之路。(撰稿:基础医学院 乔思源;核稿、审稿:基础医学院 吴义春;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25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