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系统分享教学能力比赛实战经验,10 月 13 日,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于新桥校区基础医学院楼北 307召开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经验交流会。2025 年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周菲,以 “医工交叉 专基融通” 为核心主题,分享备赛策略与教学实践心得,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
在汇报环节,周菲紧密结合大卫生、大健康领域的新需求,以参赛作品“呼吸系统” 课程设计为实例,结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形态抽象、实操性强” 的专业特性,从 “教学设计、资源开发、现场展示、反思改进” 四大维度展开详细分享。强调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打破学科壁垒是关键任务。为此,其团队创新构建 “医学基础 + 工学技术” 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等工学专业课程深度融通。例如,在讲解 “骨骼解剖结构” 时,同步结合医学影像设备(如 CT)的扫描原理(工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体位下骨骼影像的解剖学依据。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传统解剖教学中 “重形态轻应用” 的痛点,更助力学生培养 “医工协同” 的跨学科思维。周菲的分享既立足新医科建设的高度,又具备极强的实操落地性,赢得现场教师的阵阵掌声。
汇报结束后,全体参会教师围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一是“‘医工交叉’理念如何有效落地日常教学”,二是 “‘专基融通’课程设计中的难点突破路径”。同时,现场教师就 “跨学科师资团队建设”“医工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等关键议题充分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教研室主任刘梅梅指出,周菲以“医工交叉 专基融通” 为核心的分享,精准契合新医科建设的核心要求,为学校医学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 “跨学科融合、重实践应用” 的全新路径;此次交流会不仅实现了教学能力比赛经验的高效传递,更成为探索 “大卫生、大健康” 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载体。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交流会,既明确了 “医工交叉 专基融通” 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方向,又获取了可直接应用的教学方法,后续将把所学经验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为学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撰稿:基础医学院周菲;核稿、审稿:基础医学院吴义春;编辑:党委宣传部姜楠)
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2025年10月14日